旅行攻略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跟团游

文章内容

长春般若寺开放时间_长春般若寺

tamoadmin 2024-09-02
1.提起赵尚志就有人说到长春般若寺,两者之间究竟有何渊源?2.今年长春般若寺四月初八开门吗3.长春市有几个寺院般若寺最佳时间:四季皆可位于长春市中心人民广场东北

1.提起赵尚志就有人说到长春般若寺,两者之间究竟有何渊源?

2.今年长春般若寺四月初八开门吗

3.长春市有几个寺院

长春般若寺开放时间_长春般若寺

般若寺最佳时间:四季皆可

位于长春市中心人民广场东北角,始建于1922年,占地1.5万平方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院,现为吉林省和长春市佛教协在地。

寺院的山门由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错落有致,建工精巧。寺内可分为三进院落,分别是弥勒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其中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也是寺内最大的一座建筑,外观庄严,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四壁饰有彩绘。在大殿后面的两侧有两座配殿,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萨殿。殿后的藏经楼内收藏着大量佛教经典。

1923年,佛教天台宗法师释炎虚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取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

今天,般若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是长春市最大的华教庙宇。进入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这两座建筑设计奇特、工艺精巧,遇重要节日,这里就会钟鼓动齐鸣。

整个庙宇进深三层。第一层是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坐像,殿前有一座汉白玉石碑,碑文记载着建庙的详细经过;第二层是大雄宝殿,这是整个庙宇的中心,也是最大的一座建筑;第三层是西方三圣殿,该殿为二层歇山式建筑,楼上为藏经楼,楼下供奉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三圣像。西方三圣殿的两侧是大雄宝殿的后院配殿,其中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萨殿。与前两个院落相比,这里松柏参天。鸟语绕梁,营造出一种古朴、玄远的宗教氛围。

西方三圣殿的后院,是般若寺的尽头,墙外就是纷扰的马路和街市。这个小院内有三座塔型建筑物:前面一座是寺院创建者炎虚法师七十寿辰的纪念幢;后面两座分别是炎虚和第二代法师澍培的舍利塔。般若寺自建成以来,就是长春佛教的中心,现在是吉林省和长春市佛教协在地。

提起赵尚志就有人说到长春般若寺,两者之间究竟有何渊源?

承蒙邀请,长春般若寺也是近百年的东北著名寺庙,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详解下。

建庙缘起, 丁树敏(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张子元邀请倓虚大师来长春讲《金刚经》,这一年是1922年,倓虚大师在奉天(今沈阳)的万寿寺担任住持

马靖东(吉林督军行署科员),是虔诚的佛教徒,听经后提倡在长春建庙。

最初建庙那些功德主

孙烈臣(吉林督军行署科长)捐献500员大洋

马玉轩(长春士绅)发起成立长春佛教会,捐出自己住宅为佛教会临时办公室,在此筹备修建般若寺

傅梦岩(兴业公司经理、燕春茶园园主)参与道德会的成立工作

孙其昌(民生部大臣,长春佛教会会长,吉长道尹)第一任长春佛教会会长,撰写修建般若寺碑。

吉长镇守使陈琨、长春警察厅长修长余、长春县长张晓斋、长春电灯厂厂长金毓黻、长春商会会长孙秀山、长春惠华银行行长董树棠、美孚洋行经理迟艳堂等人“发起建寺善款和筹备建筑材料,拟修五层佛殿

建庙初的时贤政要

1933年,溥仪(末代皇帝)过生日来寺朝拜上供,第二年溥仪亲书金匾“正觉具足”供养般若寺常住

1936年般若寺开光。郑孝胥(伪满总理_已退位)亲书对联供养长春般若寺表示祝贺

1941年筹建露天观音,张景惠(伪满总理)张海鹏(伪满将军)牵头作为筹备人

1944年开光,张海鹏亲自书写“新京造福观音奉建缘起”碑文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般若寺演绎出近代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见证了很多史实,这不仅是长春般若寺的奇缘,更是长春近代史的一个 历史 见证。

般若寺的初建者是佛教天台宗倓虚大师,他在所著的《影尘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时般若寺的筹建经过。

1922年,倓虚大师当时在沈阳万寿寺担任主持,他应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丁树敏,张子元邀请到长春讲《金刚经》,当时很多僧众信徒去听。其中就有吉林督军行署的科员马靖东。听大师讲道后,提倡在长春盖庙,并着手筹备建庙。并向大师征询庙名,当时倓虚大师,因为正在讲《金刚经》,遂将庙名定为般若寺。

据大师回忆说,1922年般若寺开始筹资规划。盖庙的事决定后设法筹款,发起者马靖东请他的科长从吉林督军孙烈臣那里筹来500元大洋。般若寺的筹建也得到了不少绅士的支持。多方筹措后于1927年动工开建。

1927年,《盛京时报》记载,长春的高官富绅,名流贤达,发起助款备料。经过起起落落从1931年到1936年,般若寺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藏经楼,围墙等次第建成。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座寺庙还没有等到开光仪式,“九一八”事变爆发,在伪满洲国城市规划里,日本人要在长春修马路,般若寺所在位置需要被征用,经过交涉后,给了迁移费和一块比原来更大的地皮。于是般若寺被拆掉,移建到今天的位置。

1941年10月,般若寺对面开始筹建露天观音道场。并举办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可谓盛况空前。

1983年,般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2000年,长春般若寺又在钟楼西侧,重建露天观音道场。

这就是长春波若寺的筹建过程。

今年长春般若寺四月初八开门吗

长春般若寺是抗日英雄赵尚志头颅骨发现的地方,如果没有长春般若寺,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头骨就会永远消失,

一英雄千古长存,

1942年2月12日,抗日英雄赵尚志被日本特务和汉奸,在当时赵尚志与另外一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是东北地区两个主要的抗日英雄,在杨靖宇被后,赵尚志是当时唯一遗存的抗日英雄,日寇在得到赵尚志的遗体后大喜过望,准备进行展览宣扬武力,当敌人将遗体运送到佳木斯后,由于室内温度比较高,遗体开始出现腐败情况,敌人就将赵尚志的头颅锯下,然后将遗体抛入了松花江,日寇将赵尚志的头颅放在一个特制的匣子内,先打算将赵尚志的头骨在东北四处巡展宣扬武力,然后再运回国内继续宣扬,只是当巡展结束后,由于没有进行防腐处理,头颅骨也出现腐败,日寇就准备就地将头颅骨焚烧,但是此时伪满洲国的护国寺院长春般若寺的主持是倓虚法师,倓虚法师虽然是中国人,可是在日本佛教界也具有隆重的声望,倓虚法师虽是出家人,却极度欣赏赵尚志的抗日行为,在知道日寇要处理赵尚志的头骨后,便向来寺中烧香的日本关东军司令索要头骨,身为佛教徒的没有拒绝请求,倓虚法师便将赵尚志的头骨藏在了波若寺,没过多久倓虚法师便离开了长春南下,再也没有回来,

二、英魂归来,

在赵尚志牺牲以后,东北局就一直在寻找赵尚志遗体的下落,但始终没有结果,直到80年代后,通过日本方面的学者寻找到当年的相关人,才知道赵尚志的头骨被当年的长春般若寺倓虚法师收藏,但此时倓虚法师已经过世多年,长春般若寺中也无人知道下落,谁也不知道倓虚法师将赵尚志的头骨埋葬于何方或是做了其他的处理,到了2004年的时候,沈阳军区打算拍一部与东北联军有关的的纪录片,在长春般若寺拍摄时,听说的墙角出土了一枚头骨,立马就意识到这有可能就是赵尚志的头骨,于是便找到寺院方,将头骨取走,并请来相关的学者专家进行分析,结合头骨上的伤情初步判断是赵尚志,沈阳军区交送国家公安部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权威确定这枚在长春波若寺出土的头骨属于抗日英雄赵尚志,而这时时间已经过去了62年,

赵尚志,1908年生,辽宁朝阳县人,早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同年末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他受满洲派遣到中央高级训练班学习,曾在沈阳、大连、长春等地从事工运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投身抗日武装斗争,在哈尔滨等地区创建抗日游击队,后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任军长,队伍后来发展到6000多人。1939年,共产国际任命他为抗日联军总司令。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攻打鹤岗县梧桐河伪警察局时,遭特务枪击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34岁。 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长春市有几个寺院

根据长春般若寺的官方网站信息,今年长春般若寺四月初八开门。

这是因为四月初八是佛教重要节日佛诞日,长春般若寺作为一座佛教寺庙,会在这一天开门迎客,举行相应的佛事活动,邀请信众前来参加。

对于前往长春般若寺参观的游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参观时要尊重寺庙的规定和佛教信仰,不得随意触碰、破坏或带走寺庙内的物品。

2. 不得在寺庙内大声喧哗或吸烟,保持安静和整洁。

3. 注意自身仪表和穿着,不得穿着暴露、花哨或不文明的衣物。

4. 了解佛教信仰和文化,尊重寺内僧侣和信众。

总之,前往长春般若寺参观需要尊重佛教信仰和寺庙规定,保持文明礼仪,以及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才能更好地欣赏和领略佛教艺术和文化的魅力。

长春市有以下寺院:

1、万寿寺(吉林春市)

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小城子村古城遗址处,原有一座清代古寺——万寿寺。北京嘉兴寺的元宝和尚来此创建的,时间为长春设置前的清嘉庆二年(17年)。这是一座有着隐秘背景的为乾隆皇帝祈寿的寺院,并与当时长春开发设治有着直接关联。长春万寿寺占地面积5.17万平方米,长258.5米、宽200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寺庙中轴线为南北方向,与人民大街平行,面朝伊通河水系,福祉长春人民“永世康宁”。

2、般若寺(吉林春市)

般若寺,位于吉林春春大街125号。1923年,佛教天台宗大德释倓虚法师(湛山大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取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寺院的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寺内殿堂耸立,树木成荫,蔚为壮观。

3、地藏寺(吉林春市)

长春市地藏寺位于位于吉林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街北胡同1号。创建于1926年,由比丘尼祖圆法师创立,是吉林省主要的尼众道场。1983年,被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地藏寺被院列为人画重点寺院以来,国家又两次拨款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葺。地藏寺新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都陆续修复,民催的四大天王像,释迦牟尼像、地藏王像、观世音像都重新塑贴金,大雄宝殿两壁新彩绘了十八罗汉壁画。整座寺庙建筑宏伟,法像庄严。

4、弥陀寺(吉林春市)

弥陀寺,始建于一九二二年,由近代高僧上倓下虚法师创建于德惠市内。道场庄严,常住清净,香火旺盛。倓虚法师一生建寺安僧,道场遍布全国,尤其在东北创建了多处正法道场:长春护国般若寺、哈尔滨极乐寺、沈阳大佛寺、德惠弥陀寺、营口楞严寺、青岛湛山寺,天津大悲院等。重建弥陀寺是信教群众的共同心愿,能够促进德惠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十方诸佛菩萨真是慈悲护佑。感应来了十方善缘,他们与之共同筹划,建设三圣殿。

5、百国兴隆寺

吉林长春百国兴隆寺建于1995年,据该寺居士称,2005年以后,寺院现任住持常慧法师。现在的寺院除了正殿、侧殿和客房以外,还有很多用于佛事的房间,新建的两栋客房规模很大,可以说这是全国乃至世界都极为少见的念佛道场。净空老法师亲笔所题的“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堂”牌匾,悬挂在念佛堂窗外的墙上。 那里的念佛同修们敬依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依一部无量寿经,精进念佛听经,遵照《净宗学会修行守则》去修行。坚持二十四小时昼夜念佛,已有若干个年头了。

6、大佛寺(吉林春市)

长春大佛寺,位于长春市南湖大路湖滨街1号,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佛像高大,故称“大佛寺”。1935年,伪满为在该寺址建红十字会,将大佛寺迁至现址,占地8000平方米。大佛寺仍然是般若寺的下院,也是长春市朝阳区唯一一家佛教寺院。大佛寺依山而建,因地处窄谷弯上,有“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庙远不知路,峰回忽到门”之势。庙宇三面环山,一面高墙,有七幢建筑,20间,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弥勒宝殿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释迦如来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驻世之宝,后有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佛弥勒阁。

7、北普陀寺(吉林春市)

北普陀寺位於吉林春市东南部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距长春市区十八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堪称喧嚣都市中的一块净土。北普陀寺面积不大,僧侣数量也不算多,在静静的净月潭林海中,飘起徐徐香烟,阵阵风铃声,悠悠梵音入耳,让人顿觉都市的渐远,渐入空灵之境,实为净心清修之地。净月潭神来之笔,绿海中一点朱红,把净月潭秀美的景色妆扮得分外妖娆。漫山涂绿的春天,踏春的游人络绎不绝;盛夏酷璁,绿荫如屏。森林面积逾一千平方公里,潭水面积四百三十公顷,如此浩翰的人工林海,堪称「亚洲之最」!

8、圆通寺(吉林春市)

在双阳北山(俗称龙头山)的南坡座落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它就是圆通寺。圆通寺不但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双阳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之一。新建的圆通寺占地4公顷,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参照灵岩阁的原来风貌,以牌楼、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主体,重点突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占地1150平方米,高26.69米,是东北最大的殿宇。所有建筑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寺内钟鼓二楼、东西配房、东西配殿以对称状排列。从山下拾级而上,步登一百一十九级台阶便可进入山门。山门以琉璃瓦盖顶,飞檐翘角,斗拱华盖,上有二龙戏珠,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9、金刚寺(吉林春市)

金刚寺位于吉林省农安县东北隅古城街东侧,由定海和尚创建于1925年。定海和尚俗名宋玉珍,农安县高家店人,学识丰富,曾任农安师范学校校长。因缘所致,出家修道。后来又因感动县长而布施于自己的住宅,并将此作为弘法道场,随即就在此建成了金刚寺。农安金刚寺的建筑面积有二千平方米,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山门名“极乐门”,正门楼上镶一宝珠,四面飞檐翘角,飞檐下按八卦方位雕刻十二条龙。正门楼上横额是三个涂金大字“金刚寺”。步入山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再向北是东西厢房,分别是五观堂和僧寮。中间为前、后殿,前殿是天王殿,后殿是大雄宝殿。

10、北观音寺

长春市北观音寺位于二道区东胜路5条,是一座临济派寺院。据考证,北观音寺是释云贤法师于1920年所建的,目前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北观音寺建寺于1920年,原名后观音寺,开山法师释云贤。原址位于长春东盛大街,现亚泰小学后院。1996年由于集体拆迁现任主持释正明法师将寺庙迁至现址。

寺院:读音sìyuàn;英文名temple;monastery;指供奉佛菩萨的庙宇场所,有时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只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

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相传,当年著名的佛教学者摩腾、竺法兰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的,所以这座寺院便取名为“白马寺”。(右图即为白马寺)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寺院